党建工作
党建双创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双创  -  正文
药学院中药与天然药物学系党支部:记支部党员张勇慧教授创制“中国药”的故事

作者: 时间:2024-01-08 点击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对科技创新提出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新方向。这是党中央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基础上,坚持“科技为民”作出的新部署。习近平强调,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金线莲在福建民间被称为“药王”,其使用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金线莲被用来解百毒:小儿高烧惊厥,用它;被毒蛇咬伤,用它;醉酒了,用它;老人肺咳,用它;产后体虚,用它……在中国人传统的保健意识里,“热”和“毒”是疾病之源,清热解毒最重要。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传统中草药药王“金线莲”吸引了张勇慧教授的注意,金线莲千百年来在民间生生不息的使用智慧。“但是,没人系统研究它的化学成分,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成分在金线莲中起作用。”

2004年,还是讲师的张勇慧将金线莲项目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22万元科研经费。对金线莲的研究由此开始起步。2004年暑假,张勇慧带领两名学生来到福建省漳州市寻找金线莲。当地没人种植金线莲,只有野生金线莲。由于药材公司没有存货,他们在大山里四处寻找老药农,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还是从药农手中购得3公斤金线莲干品,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张勇慧总是笑着说,“作为党员,就应该深入到地间山头,到艰苦的地方去”。用了两年时间,张勇慧通过提取、分离、纯化,从金线莲中分离出10 多种化合物,其中苷类成分最多。随着研究的深入,金线莲不断带给张勇慧惊喜。

民间使用金线莲,大多是煮水或泡茶喝。据文献记载,金线莲有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张勇慧研究的第一个目标瞄准的是降血糖。通过动物实验,他发现金线莲苷有较好的降血糖效果,但是比经典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效果稍差。研制创新化学药,只有超越现有药物才有价值。降血糖,金线莲苷不如二甲双胍,实验就做不下去了。降血脂是张勇慧研究的第二个目标。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实验验证,金线莲苷的降血脂效果不如他汀类药物。对于孜孜以求寻找新药的张勇慧来说,这无疑又是一次重大挫折。

遇到挫折的这两个研究方向给日后留下了线索:要论降血糖和降血脂的单项效果,金线莲苷不如二甲双胍、他汀类药物,但它既能降血糖又能降血脂的综合效果是前两类药物无法比拟的。“金线莲作为中草药凝结了我国民间智慧,我们一定会有新发现。”循着民间将金线莲用于解酒护肝的做法,张勇慧带领团队成员奔向下一个目标——金线莲护肝作用研究。张勇慧带领团队成员相继建立了6 种实验性动物肝损伤模型,包括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放射性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肝纤维化。为加快进度,张勇慧曾以身试药,测试药物的半衰期。最终结果是,药物达峰时间,在动物身上是两小时,在人身上也是两小时。实验全方位铺开。很快,张勇慧教授团队和药学院教授向明合作,发现金线莲苷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治疗效果,接着发现金线莲苷具有独特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国际上还没有一种治疗肝纤维化新药获批上市,一旦我们研制成功,就可能阻断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张勇慧说,金线莲苷对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放射性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肝纤维化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护肝研究方面,曙光初现。张勇慧教授团队对金线莲苷保肝护肝药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获得重要进展。今年8月初,与金线莲研究相关的10项专利已实现成果转化,将按协议定价2.4亿元以转让海南金诺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小分子化学药的金线莲苷也喜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Ⅰ类新药临床批件。

习总书记说过要把科研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张勇慧同志从传统中药金线莲着手,二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并给他带来了收获的喜悦。另外一方面,在张勇慧的带领下,整个药学院和中药系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在科研方面,系室近3年获批科研项目42项,项目经费5455.9万元。近3年发表SCI论文182篇,其中Q1论文130篇;2021年“基于新颖活性天然产物的新药发现研究”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实现了药学院历史性的突破参与这个项目的多位老师和同学也受益匪浅,多人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和湖北省人才称号,其中朱虎成同志获得国家优青,胡正喜获得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张勇慧同志帮助制定云南省金线莲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指导福建省金线莲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越来越多的农户投身金线莲种植中,增加了农户的收入。面对这些成果,他说:“这一系列的成果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强力支持,除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还于2010 年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2013 年则获得国863 项目的支持,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也给予了很多资金支持。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南三楼410室

电话:027-87542301,87542203     传真:027-87542301

Email:zzb@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