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校际交流,推动跨学科学术思想碰撞和科研成果的产生,2024年3月27日,第一临床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党支部全体成员应邀前往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携手开展多学科科研交流沙龙。本次活动邀请了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郑芳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双方4名临床医学八年制同学分别分享课题进展和成果,共计40余名同学参加本次学术交流沙龙。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陈同宇同学分享了“烟雾病诊断和血运重建术后侧支血管形成预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从烟雾病的分级困境和缺乏生物标志物的现状出发,对烟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cfDNA进行了全基因组甲基化深度测序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捕获cfDNA的全甲基化位点的方法。后续通过联合分析颅内血管组织、血液和外周血中相关血管生长因子的水平,发现可溶性Tie-2(sTie-2)能以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诊断烟雾病并预测良好的术后侧支血管形成。
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八年制陈秀丽同学做了题为“时空精准技术实现神经功能障碍按需干预”的汇报。围绕着“时空精准”这一概念,陈秀丽同学以她的综述论文为基础,分享了神经工程领域的前沿进展。重点介绍了脑实质局部药物递送系统,及经颅无创能量聚焦实现深部脑刺激;并以局灶性癫痫、特发性震颤、心律失常等疾病为例,介绍了按需闭环治疗的运用。陈秀丽同学还阐述了八年制“基础-临床-科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对她科研成长的益处,并分享了她从综述写作到确立研究课题的历程。
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八年制钱兴宇同学以“炎症,衰老与瓣膜钙化”为题,从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诊治困境出发,解析瓣膜内皮细胞衰老相关炎症激活的代谢谱转变,无氧代谢的倾向伴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探索出瓣膜钙化组织的核心差异代谢物NAD随年龄的改变趋势,并针对其展开靶向干预的临床转化研究。同时以这次分享活动为契机,钱兴宇同学分享了2017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党支部如何在支部建设和学生党员的个人发展之间取得平衡。通过学院老师和党支书以及各支委的协同组织,党支部开展各类具有医学特色的党建工作,让学生党员学有所得并在潜移默化中深化理想信念,取得良性循环,顺利创建学校首批“样板党支部”。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穆兰馨同学进行了“pH诱导的凝胶化步骤与机械剪切技术”汇报。穆兰馨同学及她所属团队成功创造出一种快速膨胀壳聚糖纤维低温凝胶,构建聚多巴胺与壳聚糖的互穿纤维结构,设计出一种具备双重功效的光热纤维壳聚糖/聚多巴胺海绵(CPDS)。可实现不可压缩场景下有效止血,其大孔结构有助于其支持原位组织再生,并具有出色抗肿瘤活性,使其在肝癌切除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穆兰馨同学还分享了她对材料研究相关前景的看法,并为长学制同学科研工作和出国交流两者平衡分享了自身经验和体会。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郑芳老师对4名同学的课题分享进行点评,她对同学们分享内容予以肯定,并鼓励参加本次学术沙龙的同学们,要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始终牢记医学生的初心和使命,在科学研究和未来工作中不断攻坚克难,为国家发展贡献中坚力量。同时,郑芳老师还为四名同学颁发纪念牌。
随后,双方支部分别就八年制毕业要求、毕业情况、医院留院政策、就业规划等展开深入交流,对支部日常活动、特色项目等党建工作开展和具体实施情况进行经验探讨,彼此学习,为更好开展学生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汲取丰富经验。
通过本次与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的交流互动,第一临床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党支部在学校、学院党委的指导、支持下,积极探索搭建高校间共享共建平台,推动高校优势资源共享,实现支部高质量发展建设,以跨院校、跨支部的党建交流和经验分享的方式,真正让支部聚起来。未来,支部将继续凝聚力量,与多单位实现共建,密切合作,建立灵活多样的交流学习机制,促进专业实践与党建融合,以党建引领促进科研创新,在学思悟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鼓励党员同志展现更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