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开幕,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认真收听收看了大会直播,支部同志纷纷表示大会主题振奋人心、催人上进,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振聋发聩、字字千钧。10月26日,我校“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召开,支部同志在分会场集中收看了大会,李元元书记以党的二十大代表这一亲历者身份向大家进一步全面、准确、生动地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同志们结合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深入学习探讨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做到学懂弄通,将学术研究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高度统一起来。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王雨晨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国情,加快探索现代化建设规律,持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认识,不断赋予现代化发展鲜明的中国话语。作为一种现代化发展范式,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强大的内驱功能,还拥有不容忽视的对外辐射力,它为世界贡献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样本,成功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解决人类难题、促进共同发展的深远世界意义。
强榕认为,从领导力量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道路性质问题;从历史方位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历史方位上不断拓展、丰富和完善,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从奋斗目标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为核心理念,不断注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从总体方略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注重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独行实践新征程的战略步骤;从推动力量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整合了党的领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定力”。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崔锦文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逐步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我们党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想做斗争,在荆棘丛生的改革实践中,以坚强的政治定力和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不断巩固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入新时代,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敏感复杂的周边环境以及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上升为一项根本制度,以制度的不变来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瞬息万变,深刻体现了新时代条件下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新跃迁,是关系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发展方向的重大制度创新。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历史经验之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禹建平认为,从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到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再到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从延安时期开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固定话语表达。实际上我们的制度、道路与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直都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在理论上一直没有明确概括过,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凸显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方位对文化重要性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提出的重要工作任务,具有破局开路的重大意义。赵一博指出,纵观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国内外经验教训反复证明:风险面前、危急关头,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来统一领导、统一思想、调配资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就面临着两种交叠性风险的冲击:政党自身的生死存亡、国家和民族内忧外患的现实际遇。中国共产党以极强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自觉担负起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历史使命,在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关节点上一次次化危为机,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朝更稳定、更和谐方向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赵雷认为,我们必须重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要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通过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评价改革以及知识产权法治的保障来形成全面支持创新的基础制度,使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无论是科技自强还是创新局面的开拓,最终都有赖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形成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引导广大人才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刘宝平指出,二十大报告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地位更为凸显,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是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通过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和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进全球发展倡议。
支部其他同志还就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等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展开了深入的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支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首要的政治任务,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的博士生而言,支部同志更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浪潮当中,踔厉奋发、刻苦钻研,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