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三强化三聚焦”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双融合和双提高。
一、以“三强化”提升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力
1. 创新学习形式,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
大学外语党支部精心组织全系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主题党日活动。始终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坚持党建引领,在学习形式不断进行创新,注重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根据学科特点与优势,安排党员教师讲中英双语微党课,发挥英语教师的专业特长,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老师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效结合。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宣贯活动,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使命,组织老师讨论如何将二十大精神融入英语教学工作。11月份大外支部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进行集体学习、支部研讨、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
2. 依托“党建+”模式,强化党建与大学外语系教学科研的双向融合
学科带头人陈爱华教授担任支部书记,利用自身在党建、学术方面的独特优势,将支部建在学科上,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党支部建设与大学外语系教学科研的双向融合,同频共振。政治理论学习与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有效推进“强党建、促业务”的建设思路。践行“党建+课程思政”、“党建+学科竞赛”、“党建+科研”等模式,发挥党员“头雁作用”,助力学校“双一流”和学院学科建设。
3. 以“人为根本”,强化党支部组织力和凝聚力
支部以“人”为根本,主动关怀大学外语系每一位教师,营造风清气正、蕴爱暖心的集体氛围,让老师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学校的温暖,形成了“有困难找书记和主任”的良好局面。为了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桥梁纽带作用,支部每位党员与群众老师结对子,在生活、教学或科研等方面互相交流。支部干部关心生病及生活有困难的在职老师,与他们及时交流,鼓励和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党支部积极关爱退休教职工,特别是空巢(或特殊)老教工,及时安排党员老师帮扶有困难的退休老同志的工作。
二、以“三聚焦”推动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的深度融合
在着力提升党支部政治引领力的基础上,大学外语系党支部着力通过“三聚焦”将党建工作深入嵌入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和学科建设中,以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双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 聚焦党员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名师的引领、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将大学外语系全体老师凝心聚魂,形成同心、同向、同行的教研共同体。支部党员徐锦芬和刘泽华教授作为全国教学名师,积极发挥党员名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刘泽华教授带领大学英语系96名教师进行《综合英语》课程团队建设,坚持实施“四个一”特色工程,坚持“党旗领航”,不断优化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将党建工作与课程教学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该教学团队入选学校2023年首批本科课程责任教授及教学团队。
2. 聚焦青年教师培养。支部配合学院有计划地开展大学外语系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发扬“传帮带”传统,教学科研能力强的资深党员教师对青年老师的思想觉悟、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与教学比赛等进行积极引领和指导,打造“研学”共同发展平台。根据教师成长的内在规律,通过传帮带、青年教师教研座谈会、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支部干部与青年骨干教师谈心谈话、青年党员教师讲党课等形式,从思想政治素养、教学科研水平、师德师风等方面全面发力,精准施策,让他们快速成长为学院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进步明显,成果显著。青年教师李成陈、王烟朦2021年入选省级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李成陈入选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语言学&实验心理学)、Elsevier 2023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外国语言文学)。孔德麟、张园园、王烟朦、李成陈等老师获得校级以上的教学竞赛奖项:孔德麟2022年荣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全国总决赛亚军,张园园2022年荣获外教社教学竞赛省级一等奖,王烟朦2021年获全校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李成陈2020年获全校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3. 聚焦“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支部书记与系主任积极组织全系教学及科研经验交流活动,并将其常态化,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标志性教学、科研成果斐然,推动了大学外语系的长足发展,助力学院高质量教研水平的提升。刘泽华教授2020年荣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徐锦芬教授的系列论文“二语习得多视角系列研究成果(系列论文)”获2020年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近三年来,大学外语系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校级基金项目9项,发表SSCI(SCI)、A&HCI收录期刊论文43篇,CSSCI收录中文类核心本学科期刊论文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