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五日早晨,当武汉城还笼罩在一片朦胧的烟雨之中时,计算机学院六名入党积极分子驱车赶到了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参加在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的公祭抗战英烈活动。
根据陵园活动负责人的安排,计算机学院六名同学的主要工作是为参加公祭的老人引导献花路线,为公祭的老人打伞等。其中一位91岁的新四军老兵——陈广洪,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先生虽年事已高,但思维仍然十分清晰,在现场,老先生还能唱出当年在新四军中学会的军歌。“他情绪高昂,歌声虽小但却很有干劲儿”,计算机学院大二学生熊孜回忆说,“老先生的家人也陪同他一起来公祭,据老先生的家人介绍,他平时在家喜欢看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并且总是会说‘哪儿有这么容易啊!这么容易哪用打八年啊!’”。
“作为年轻的一代,大概我们在看那些抗战电视剧时,有人觉得热血沸腾,却也有人觉得太过遥远。英烈们的事迹往往被符号化或仪式化,如此近距离地面对抗战经历者的机会少之又少”。熊孜被老先生的事迹和气概深深震撼:“今天我们面对陈广洪老先生感受到的那种抗战时期长久的艰辛困苦所留下的深沉与坚定,让我们突然意识到每个时代,每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同样都需要那么一份献身投入的勇敢坚韧,不能徒有心思和言语却少于付出。”
令大一学生王锦程印象最深刻的是熊子民烈士儿子的发言。熊子民烈曾冒着极大的风险帮助中国共产党人筹集经费,传送情报,掩护地下党人转移。“我们原本以为这些是他父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义务,但是熊子民烈士的儿子在最后说,他的父亲不是共产党员,我们忽然感觉很惊讶。”周恩来总理曾评价熊子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却拥有如此先进共产主义精神的人。“这样一种自发自觉的奉献精神,深埋在内心的共产主义理想,丝毫不区分党内党外,怎能不令人敬佩”。
这次公祭的志愿行动是本学期计算机学院党校实践活动的内容,“我们最初的想法有几个,但经过综合讨论并考虑到当时临近清明,我们选择了去烈士陵园祭奠革命英烈”。这个决定所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了原先的预期,“它带来了一些我们曾经想过但却未曾深入思考过的内容,尤其是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信仰的力量”。
本次活动由学生自我组织完成,他们从网络上看到活动信息,主动联系主办方申请成为了志愿者。指导党课实践活动的计算机学院学工组长蒋文海介绍到,“青年学生追求进步,关注历史,乐于实践,我们党课实践活动就是要激发入党积极分子内在对真理的追求,在党课理论培训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加深对理论理解和体悟,从而帮助他们早日站在党旗下。”
(作者:李德辉 陈亭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