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层次结构

    作者: 时间:2009-02-11 点击量: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程已经相继出现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主要是四个: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就是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的回答而逐步建构起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三个层次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鲜明主题,那就是在经济文化科技较为落后的东方大国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此就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是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灵魂和精髓。邓小平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破除了长期“左”的错误所造成的迷信,打开了禁区,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武器。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在十六大以来,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强调创新,强调求真务实,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观点:以人为本。还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辟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都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境界。正是依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上述本质内容、思想原则和科学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能突破陈规,在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同时又能吸取各种失误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进展。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也是首要的基本问题。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以实践为依据,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对社会主义本身及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产生了新认识,形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其中主要的有: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发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时代特征和对外关系论,以及分“三步走”基本实现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战线建设、民族、宗教建设、“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统一等理论。这一系列理论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观念的重大创新。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邓小平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同时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江泽民在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以“关键在党”论、“两个先锋”论、“两个基础”论、“两个纲领”统一论、“新的伟大工程”论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十六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对执政党建设的认识,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在党际关系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包括各国共产党在内的其他一切政党的关系,对这一理论作出了丰富和发展。

      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也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重点和难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形成了新的发展战略。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主张走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做出的科学回答,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政治保证。基本路线是以党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是基本理论的结构化、实践化和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对这条基本路线作了重要补充,即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补充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表明基本路线实施的“主体”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全国各族人民;“根本问题和中心环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前者是立国之本,后者是强国之路;“立足点和精神状况、基本方针和方法”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伟大目标”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纲领

      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展开和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直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纲领:强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参加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实施互利双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制度,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走中国特色城镇发展道路,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纲领: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实施“一国两制”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纲领:强调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纲领: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荣开明)

    来源:《湖北日报》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南三楼410室

    电话:027-87542301    传真:027-87542203

    Email:zzb@hust.edu.cn